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参政议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系列调研报告

编辑: 更新于:2014-3-10 阅读:

8月底,农工民主党兰大二院基层委员会主委刘立善带领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师生一行22人深入甘肃省舟曲县,开展了以“希望之舟●大爱之曲,追寻中国梦●青春下基层”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基层、服务民生、医疗下乡、课题调研。历时7天的活动中,实践小队在新建城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加快推进西北地区基层县级医院ICU病房建立建议

 

【内容提要】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基层县级医院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中围绕新医改的背景下,建议西北地区基层县级医院加快ICU病房的建立。基层县级医院需通过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立足当地培养人才从自身出发解决问题,以及加强与支援医院交流,开展更多层次上的合作,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虽然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在其发展迅速,在各大综合性医院乃至部分基层医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ICU是一个为重症患者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的专业科室,是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重要标志。西北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发达地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医疗卫生发展也因此滞后于其它地区。ICU在西北地区基层医院鲜有存在,但是ICU的建立有助于基层医院的发展以及是当地民众的福音。本文结合参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援建甘肃藏南自治州舟曲县医院ICU病房的心得体会,建议加快推进西北地区基层医院ICU病房的建立。

一、 组建意义

(一)解除地理环境的制约

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设施不完善,地区与地区之间行车距离长且路况较差。基层医院对危重症患者无法进行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只能选择将患者转移到有资质的大型医院。但是转移过程中,长时间的行车以及颠簸,有可能使患者的危险程度加大,延误后续救治时机。建设基层医院ICU病房,给予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并且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更加有利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二)快速处理突发性事件引起的伤害

在西北地区有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地震带6条地震带,也属于地震的高发地区。其次,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等也有发生。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巨大,其中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尤为重要。基层ICU病房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降低灾害致死亡率。

(三)分流患者,加快基层医院建设

省级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反观基层县级医院则门庭冷落。究其主要原因是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对部分疾病的处理方法欠缺,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基层ICU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带动医院卫生医疗水平的发展,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也可以就当前省级综合性大医院床位紧张,医疗资源不足的的现状予以缓解,起到分流部分病人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提高现有医疗水平,吸引医疗卫生人才下基层

基层县级医院发展主要受到人才缺失的制约。以舟曲县人民医院为例,大部分医院的骨干医生学历是中专或者大专,只有很少的医生学历为本科,仅一名骨干医生为研究生学历。由此可见获取更多医疗卫生人才是基层医院迫切需要的。建立ICU一方面,激励基层在职医务人员在培训,获得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提高医院原有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ICU是一个既需要扎实理论基础又需要有熟练技能的科室,可以为高学历有能力的优秀医疗人才提供机会,展其所学,服务基层,扎根基层。ICU是以个平台,是给在职医务人员继续发展的机会,也是给优秀毕业生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二、 组建建议

(二)深入贯彻三级医院对口援建县级医院政策

根据《关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通知》(卫医发〔2005165号)、《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卫医管发〔200972号)、《关于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医院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县医院工作的通知》(卫医疗〔200756号)2】四项文件,西北各省、自治区均实施了三级医院对口援建县级医院的政策,自政策实施以来,援建的县级医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县级医院ICU的建立则是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深入合作的重要体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援建舟曲县人民医院建立的ICU病房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从病房设施的建立,医疗器材的招标采购,以及ICU医务人员的培训,两元之间开展了更多元化的合作。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部分医疗卫生骨干也深入基层一线,与舟曲县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将更前沿的卫生医疗技术手把手传授。因此,加强与三级医院的合作是县级医院目前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立足本地人才培养

西北地区县级医院ICU的建立必然需要大量的全科医学人才,受到生活条件和外周环境的制约,外来引入难度相对较大,所以要立足本地人才培养。国家从2010年起,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3基层医院应该以国家基本政策为基础,培育当地应届高中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其学成毕业,扎根基层。兰州大学作为西部国家级重点大学,也是第一批参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的“985211大学,其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卫生医疗人才,以解决目前西部地区医疗从业人员匮乏的现状。因此,立足本地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是长远解决基层人才匮乏的方式。

(三)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基层医院在吸纳人才的同时,更加需要注重本院在职医务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鼓励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深造,获取前沿医疗卫生信息,也可以选派医疗团队到支援的三级医院进修培训。另一方面,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和氛围,提高其社会地位,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职医务工作者经验丰富,基本技能过关,是建设基层医院ICU的中坚力量,提升在职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能为基层医院ICU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舟曲县泥石流灾后重建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的建议

 

【内容提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舟曲泥石流后,经过3年的时间的灾后重建,医疗卫生事业已有较好较快的发展,但是其体系在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必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以保障灾后居民的卫生健康状况,促进国家的卫生事业发展。本文讨论了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中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对的建议。

 

    20108月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灾后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到现如今为止舟曲县的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已得到基本恢复。对于舟曲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知识飞快更新的时代,特别是医学知识的更新,已达到一个非常惊人的速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于遭受过严重自然灾害创伤的舟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加快舟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要响应“新医改”政策,建立高效低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保障舟曲人民医疗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  

一、目前问题

(一)农民健康知识贫乏 健康保健意识薄弱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1,农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繁荣及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日常健康行为习惯是影响居民健康素质和水平的重要因素。而获得健康的关键首先要有健康的新观念。而在广大农村,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以及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等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农民的健康保健意识薄弱。他们对健康内涵的理解层面较浅,觉得只要是没痛没病就是健康,不定期去做体检的人达70%以上;对健康知识的了解面狭窄,对一些引起明显的病痛的疾病不重视,不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耽误病情;虽然有强烈的健康需求,但健康参与观念淡薄,普遍寄希望于公共健康服务。

(二)基层医院医疗卫生队伍人才缺乏

1、医院资源无法流动

  基层医院缺少高水平的医生,原因在于医院资源无法流动。三甲医院里所有的位置都是比较固定的,使其无法多吸纳新生力量,从而堵住了新医生的成长通道。最近的卫生统计数据显示,三级医院的病人数量增长很快,而基层医院的病人数量在逐渐减少。这和我们医改的方向恰恰相反。三级医院扩张以后越做越强,而基层医院却越来越弱,医疗机构出现了两极分化。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三甲医院,人才被垄断了,好医生和好医院是一对一的关系,他们被固定在三甲医院里无法流动,使得基层医院的医疗卫生队伍的人才少之又少。

2、基层全科医生工作待遇较差

  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从职业设计上无法和专科医生相比,而且他们的收入很低。全科医生并不是三流大夫,不是被人看不起的人。但在中国,全科医生则被传统观念看做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群体,因此医疗服务的重心下移非常困难。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三甲医院越做越强,而基层医院没有人愿意去。这些年,虽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强化基层,但因为没有高水平的医生在基层工作,所以整体的医疗水平还是不高。

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不高

   我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起步较晚。1981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左启华教授对全国11个省市20万新生儿进行了筛查,结果共发现PKU患儿12例,其发病率为1/6500。自1989年起,北京、上海、山东、广州、天津等省市逐步开展了PKUCH常规筛查。1994年国家颁布的《母婴保护法》中已明确提出“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条文,使新生儿疾病筛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市、81个实验室开展了新生儿PKUCH等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2其中,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筛查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还比较落后,全国每年出生2100万活产儿,新生儿筛查覆盖率大约只有5%,仍有很多患儿因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而留有严重的智力残疾,严重影响了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就本次社会实践针对舟曲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调查报告显示,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这项检查,更没有做过这项检查,对其他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同样也没有做到位。

4基层卫生保健不全面不到位

过去我们政府是经济投入型政府,在经济发展上愿意给企业投资,但不愿意往社会事业上投资,这直接导致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卫生保健发展缓慢,有些地区根本就没有基层卫生服务站,农民一旦生病,只能去大医院或者是不就医,对于不就医的人来说,就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直面基层医院医疗卫生发展的问题,寻求以下解决途径:

二、解决建议

(一)针对农民健康保健意识薄弱提出的建议

   农民健康保健意识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宣传不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是积极协助医学院校的学生到基层开展实践活动,为农民讲解日常保健知识,切实做好宣传工作;二是医院可以定期为农民免费发放健康保健知识册,从而做好信息传递工作。

(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人才不足问题提出的建议

1增加基层院建设资金投入

建立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队伍,一方面要提供在职医生继续深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及时的学习到新的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吸引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为基层医院注入“新鲜的血液”3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医疗环境,高素质的人才都需要大力的资金投入。对于资金的来源可以考虑向国家申请资助,另一方面还要靠当地的政府财政支持和相关企业的资助。

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优秀人才到基层就业

    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到舟曲基层医院工作,稳定基层医疗服务队伍。政府需要加大对医生培养工作经费的投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整体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充实人才队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定向培养基层全科医生。通过高校和当地政府的配合,大力推进“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项目的发展,使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机构与基层岗位保持一致,从而确保培养的定向人才为基层单位所用。3根据灾后重建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连续可行的医疗卫生政策保障措施

    政府要把关心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抓紧抓实。政府应将舟曲等特殊地理位置的医疗卫生工作列入工作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工作计划,并将灾后重建医疗卫生工作指标列入长期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从政策、资金、各部门配合等方面加强灾后重建卫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工作。在加大灾后重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和监督作用,对医疗医药行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灾后重建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3建议发放医疗健康服务卡,农民购买健康服务卡,建立“医疗健康一卡通”服务体系

行政为民,办事为民,医疗为民。虽然目前舟曲灾后重建的资金已经投入了五十多亿,然而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还是要加大资金投入。随着资金的投入,服务卡制作发放之后,可以卡为纽带,使居民得到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医务工作者的服务量、对健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来给予补偿4。通过这种方式把医疗工作者、患者和政府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服务模式,可将政府补偿和农民购买服务、乡村卫生工作者提供服务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医疗健康一卡通”体系健康有效地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灾后重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并将此系统长期运行下去,形成与“十二五”规划城乡医疗卫生体系相适应的服务系统。

 

 

 

 

 

 

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建议

 

【内容提要】20108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本文就此地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与生态保护的建议。

 

20108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泥石流已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对泥石流灾害机理的研究以及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泥石流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泥石流的防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一、舟曲县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一)特殊的地质地貌

   舟曲县特殊的地质地貌是泥石流发生的首要原因。陡峭的地形、充足的松散土石和突发性水源是泥石流发生的三大条件。而舟曲县特殊的地质地貌正提供了这三个条件。舟曲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山区。此区是全国四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泥石流发生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历史中,这一地区就有过多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记录。如今的舟曲县城恰巧位于以前的泥石流灾害频发区。岷山山系呈东南向西北走势贯穿舟曲县全境。舟曲县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整体格局。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左右,而两则的山地高峰海拔则可达4000,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地势较为平缓,海拔在3000左右。全县处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内,地形陡峻,沟壑密度大,沟内滑坡、崩塌发育,残坡积松散物质储量大。山高、谷深、坡陡、土薄、石头多、水流急,这是舟曲特殊的地质地貌所呈现的自然现状。因此,大量滑坡、崩塌所形成的松散物质受暴雨冲刷即可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的来源,依附于高山深谷陡坡,形成泥石流。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泥石流发生的又一因素。生态紊乱必将诱导自然灾害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加,在粮食、住房等人类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出现了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国民环保观念不强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白龙江上游建了上千座水电站,导致山体被水浸泡松软。最近几十年的乱砍滥伐,使“陇上小江南”的舟曲成为荒山秃岭。据《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以后由于大面积开荒、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从1952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在这些人为的破坏中,舟曲县原本茂密的森林变成草木不生的荒地,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沟谷交错纵横,降雨极易迅速汇集沟通,促使泥石流形成。自然条件变化和不科学的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舟曲县在这种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保护问题,不考虑长远利益而只追求眼前利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紊乱使其对泥石流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降低。因此,此区极易发生泥石流。

二、联系舟曲实情 寻求防治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舟曲人口密度增加,使得泥石流防治的任务愈加艰巨。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在西部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设立了多处泥石流观测点,建立了大型模拟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泥石流防治技术。就舟曲特殊的地质地貌和其变化的自然生态而言,防治技术也有其特殊性。

(一)工程措施

通过修建工程设施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降低泥石流的强度,从而达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舟曲县处于高山峡谷区内,地势陡峭、沟壑众多。在此特殊的地势下,可以采用以下防护工程进行泥石流的防治:(1)护坡工程:对泥石流沟坡岸修建防护墙,用以减少滑坡和崩塌的发生,从而减少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2)排导工程:顺其山势沟壑走向修建多个排导通路,多个排导通路可逐渐汇聚,泥石流按此通路进行排导。这样顺势而下,绕过居民区,不至造成危害。(3)拦挡工程:在泥石流沟内修筑多个拦挡坝,截断泥石流固体物质和山洪通路,阻拦泥石流砂石,削减其能量,减少对下游居民区的冲击,以保护居民的安全。

(二)生态措施

    良好的生态不仅是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护的天然屏障。如前文所述,上世纪中后期,随着舟曲县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破坏日趋成为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不恰当的砍伐行为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在新世纪里,适应绿色文明的主题,新的经济形态即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出现,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成为可能。恢复生态文明这道天然屏障对泥石流的防治可谓功在千秋。建议:(1)全面展示环保时尚理念,弘扬新时代精神,普及环保、生态知识、提升环保理念、促进环保事业发展;(2)坚持科学发展观,既尊重经济规律,又遵从自然规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3)以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带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尽量减少人为的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举措包括:(1)在舟曲县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保护,使已遭到严重破坏的天然林、重点公益林得以休养生息,为裸露的山体披上绿装;(2)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止开荒毁林,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施行固定耕地的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合理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防止水土流失,从而达到防治泥石流的目的。

    总之,舟曲县泥石流的发生是特殊地质地貌和生态恶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也应符合其特殊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为了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我们除了要重视工程防护设施的建造外,更要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要切实遵守自然法规,发展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绿色经济,并积极防治泥石流,就能抑制泥石流的危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之路。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