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参政议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关于在兰州新区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议

编辑: 更新于:2013-2-21 阅读:

 

为加快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做好甘肃省职业教育园区整体规划建设,切实解决甘肃省职业技术院校发展不平衡、规模小、效率低、专业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根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精神以及省委3341项目工程总体部署,我们对全省职业教育情况重点对兰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打造兰州新区国家级职业教育园区的调研报告。

一、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省教育系统现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271所,其中,立项建设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6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8所, 骨干专业68个,年招生18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4万人,招生和在校生职普比例达到46,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规模效益协调发展阶段。全省共有各类成人(职工、农民)技术培训学校3800余所,每年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性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过百万人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摇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教育扶贫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

兰州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2所,在校生88086人。其中,普通中专学校40所,在校生63077人;职业中专(中学)17所,在校生1413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5所,在校生10871人。另有技工学校18所,在校生29948人。市、县(区)辖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0所。其中,普通中专学校9所、职业中专学校5所(含1所职教中心)、技工学校4所、职业高中12所(含5所民办职业学校、3所职教中心和普通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2所),共有在校生29279人。市属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之比为6.5:3.5。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458人,师生比120。学校均符合2010年底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截至目前,共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其他均为合格职业学校。

(一)近年来全省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1、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力度,规范招生行为,促进合理分流,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8.5万人,在校生规模接近44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比“十五”末分别增加了72%77%。职普比例达到4.55.5,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全省用于改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资金总额近9亿元,其中:安排资金4.9亿元,建设国债资金校舍项目73个;安排资金1.6亿元,建设中央实训项目65个;安排资金0.87亿元,建设省级实训项目95个;市州及县市区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全省职业学校建筑总面积显著扩大,2010年达到388.74万平方米,实训基地数量逐年增加,82所中职学校成为省级以上重点校,7所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校。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十一五”期间,我省采取招聘引进、调动交流等方式,初步缓解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紧缺问题。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为重点的国家、省、市级培训,共培训专任教师1587人次,其中骨干教师699人次、校长80多人次,全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4862人,比“十五”末增加了29个百分点;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79.75%,比“十五”末提高13.84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15.76%,比“十五”末提高5.83个百分点。

4、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管理体制,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推进东西部联合办学和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省直部门管理的学校中,共有7所高职学院和11所普通中专学校整体划转省教育厅管理,成立了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省“两后生”职业教育集团等3个职教集团,酒泉、张掖、武威、兰州、白银、定西、平凉、庆阳、天水、陇南等地也成立了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优势开始显现,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行业企业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尽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体制机制、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等还不能很好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社会认可度不高。部分地区重普教、轻职教,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等现象仍然存在。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办学条件落后于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匮乏。毕业生就业不稳定,待遇偏低,就业准入制度未得到切实执行,继续学习渠道不畅,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办学条件相对薄弱。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校舍紧张,实验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短缺。2010年,全省生均校舍面积仅为11.2平方米,低于教育部生均20平方米的标准,生均实验实训设备值为2074元,也低于教育部生均设备值3000元的标准。

3、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2010年,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3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1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31个百分点。同时,教师总量仍然不足,生师比偏高,专任教师生师比231,低于教育部生师比201的标准。

4、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校与市场、企业的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实质性合作。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专业,专业设置重复、教材更新缓慢,实习实训环节薄弱,突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

5、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经济较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办学条件较好,教育教学质量较高,而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时职业教育的校际差距也比较明显,严重影响了全省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6、管理体制与办学机制不健全。部门行业办学、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学校数量偏多,校均规模偏小,职业教育资源、资金分散,政府统筹乏力,办学效益不高;办学机制不活,没有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打造兰州国家级职教园区的重要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等四个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国内外经验表明,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和经济园区的高度融合是实现人才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通过产教结合加快人力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园区具有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产业与教育深入融合、城区与校园完全一体、教育和培训充分开放等特点。职业教育园区可以为兰州新区高技能人才和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具有辐射全省乃至西亚地区的功能和作用。

兰州市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作为全省职业教育的集聚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兰州市产业承接和转型的当务之急,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富民兴陇战略的长远大计。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基础和关键。职业教育强则地方经济发展快,地方经济发展快则职业教育需求旺,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做大做强做美兰州,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兰州,必须深刻认识现代职业教育对产业集聚、产业拉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支撑作用,必须完成上百万传统农业人口转化为现代产业工人和高技能劳动者的历史任务。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之后,必须采取职教优先的教育发展战略,把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需要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限制,未来兰州市老城区的现代服务业水平必须不断提升,同时工业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必须向兰州新区转移,这些都对兰州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大胆借鉴东中部地区先进经验,加快建立与未来兰州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保规划优先安排、投入优先保障、资源配置优先满足,确保把兰州未来发展建立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之上,努力把兰州市建设成为甘肃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战略高地。

当前兰州新区建设已全面展开,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立足兰州新区战略部署抓紧规划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园区,以满足新区的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同时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创新,为全省“三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启示

(一)外地的先进做法

1、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主要做法

海河教育园区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办学规模20万人,居住人口10万人,社会培训30万人次。园区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为高职园区,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整合后的7所高职院校迁入园区,办学规模达到6.5万人;二期为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园区规划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三期为高研园区,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智力资源和科研力量,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研发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高端产业。为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天津实施了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计划。为强化政府统筹,天津市建立了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常州科教城、苏州国际教育园的主要做法

常州科教城由江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分为高教园区、科技园区两部分,是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园区现有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高校——常州大学,在校生7.6万余名。科教城从建园之初就定位于将职教园区打造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区和示范区,整体规划,统一设计。

同时,常州市科教城的5所高职院校打破了传统的各自封闭的办学模式,突出“科教城”理念,各院校根据行业特点,错位式地打造各自的特色专业,形成办学特色。科教城在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始终突出“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精神,规划建设了600亩中央景观区的公共校区,建成了全国高教园区中第一家集教育、科技和社会共享为一体的大型实训平台——现代工业中心,拥有数控技术、模具技术、动漫等13个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建成了园区内外共享的装备制造类高水平的设计、制造、检测、培训平台——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建成了拥有20000G容量的共享图文信息系统和300余万册图书资源的共享信息平台,建成了包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服务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科教会堂等公共服务体系,科教城内所有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统一安排,共用这些设施,提高了设施、设备利用率。

科教城成立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园区内部实行“统分”结合的运行模式,共性则“统”,个性则“分”,其中统一管理的主要是园区教育改革、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和统筹协调。常州科教城强调经科教联动,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培训、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100余个,建立校外实训基地600余个,校外就业基地800余个;同时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大学的科研与科技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特别是在技术条件好、队伍实力强的入驻研发机构中遴选确定了8大学生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基地,园区院校的部分师生参与了上述机构的研发、设计、实习、加工等工作。

苏州国际教育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3.5平方公里,入驻院校4所,南区3.2平方公里,入驻院校9所,合计入驻师生近8万人。苏州国际教育园的建设实行政府统一规划和开发公司整体建设,学校不参与具体建设工作,建成后完整地交付学校使用,当地学校称为“交钥匙建设工程”。

为了建设教育园区,2002年底苏州市政府下发了《苏州市市区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确定了整合提升一批、转制重组一批、保留发展一批、撤销停办一批的布局调整计划,为园区建设奠定了资源整合的良好基础。

常州、苏州在打通中高职培养模式方面,共同的做法是实行五年一贯制高职,这是江苏省全省的统一做法。江苏省把优秀的中职联合起来,在20036月正式成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设若干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学院的分院。目前,该院拥有南京工程分院等42所分院和江苏省戏剧学校等29个办学点,设置16大类、130多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在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近20万人。该院属下的分院和办学点均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多数是集中职和五年制高职为一体的独立学校,一个学校两块牌子,该院属下分院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实行“五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是对部分职校学生进行连贯培养,在完成3年中等职业教育之后,不再进行筛选,而是统一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是破解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中、高职“直通车”“立交桥”问题的大胆尝试,这种模式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适应了学校发展的需要,更适应了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另外,在招生时,把五年制高职招生次序排在四星级重点高中(即江苏最优等重点高中)之后,三星级重点高中之前,保证了五年制高职生源的质量,使职业教育能吸引一批优质生源,从生源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3、成都的主要做法

成都市以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制定了《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市政府和区县政府签订了攻坚目标责任书,同时,组建了成都市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方面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职教国际化方面,成都市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制订《成都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吸引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方面,成都市发行了职业教育券,规定户籍在成都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就读成都区域内具有招生资格、收取中等职业教育券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享受每年1200元学费补贴。政府共投入1个多亿资金,惠及全市89028名中职学生。为了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都市组织“千名中职教师进企业”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工作。

(二)通过比较分析国内主要城市职业教育经验得出的启示

1、政府主导是关键。天津、苏州、常州等职业教育发达地区,政府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统筹教育、人社、发改、财政、物价、编制、商务、农业、金融等部门协调当地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大投入是保障。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相对普通高中教育而言,对经费投入的需求大,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先进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快的原因与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有直接的关系。地方财政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要发展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就必须要切实加大投入。

3、体制改革是突破。“五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是对部分职校学生进行连贯培养,在完成3年中等职业教育之后,不再进行筛选,而是统一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是破解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中、高职“直通车”“立交桥”问题的大胆尝试。这种模式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适应了学校发展的需要,更适应了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苏州、常州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试点工作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体制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4、整体规划是引领。常州科教城从2002年启动建设,2005年正式建成运行。从建园之初就定位于将常州科教城打造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区和示范区,经过8年多的艰苦努力和创新探索,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养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园区。当前,兰州市正面临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整体规划的关键时刻,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务必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

5、现代管理是抓手。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省、市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利用地方的教育资源、行业资源、企业资源,引导成员单位围绕共同目标着眼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组织、学校与区域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统筹安排教学、实训实习、技能鉴定、就业创业、资金投入等,为院校学生、企业员工提供一体化服务,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体制活力。

6、资源共享是基础。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苏州国际教育园、常州科教城等职业教育园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职业教育园区中心位置建有公共的体育馆、游泳馆、实训基地,好几所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统一安排,共用这些设施。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资金,提高了设施、设备利用率,避免了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低效利用。兰州要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应当充分借鉴这种先进做法。要基于大整合、大资源、大联盟理念,充分整合兰州市区的教育、科技以及兰州新区的产业资源,加大资源共享的深度、广度、紧密度,努力把兰州高职教育园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资源共享示范区。

7、专业调整是抓手。为了适应新兴产业需要,避免专业设置重复、同业恶性竞争,最好的做法就是整合传统专业、开发建设新兴专业,有效提升专业水平。兰州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建设期间,必须要“转型”设置产业发展所需的新专业,通过“升级”优化提升现有专业。

8、队伍建设是根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要加大“双师型”教师补充步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长出来”等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打造兰州国家级职业教育园区的意见和建议

1、“腾笼换鸟”,整合资源,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集群

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通过高端谋划,省市联动,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合理布局,将兰州地区省、市及各厅、局单位主办的各种、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共70余家,全部划归兰州市统一管理,按照“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条块协同,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合理分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办大职校,促进发展”的原则整合为30家,将整合后的兰州市区所有职业学校整体迁移到兰州新区,在兰州新区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园区和职业教育聚集服务区,将市区腾出来的职教资源转换为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部分作为基础教育用地。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争取用3-5年的时间建成兰州新区教育集群。在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近10万人。

2、上下联动,建立“五年一贯制”的“兰州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项目应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论证和规划,省级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教育园区运行由市教育局综合管理部门管理,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管理体制。同时积极探索产权明晰、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办学的机制。

通过高端谋划,国家、省、市联动,积极促进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协议,争取兰州市职业教育在中西部地区享受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批准设立国家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园区。

3、 着力建设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要围绕建设兰州新区资源要素集聚高地、产业和科技创新高地、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向西开放的国际商务服务基地的目标要求,实施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与国家重点建设规划项目有效对接,将职教园区建设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黄河上游水利水电、河西走廊风电、光电、沙漠治理,西气东输、轨道交通等产业相结合,加快形成兰州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优势。重点培养水利水电、石油化工、煤炭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总部经济、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现代旅游、文化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方面的人才,全面改造更新兰州新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努力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确保职教园区与新区产业集聚、产业承接、产业转型全匹配,确保将兰州新区的建设队伍由农民工为基础转向以职教产业园区毕业生为基础,全面实现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型。

4、统筹协调,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省市联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利用地方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企业资源和行业资源,通过财税政策,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职业教育理事会,适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所,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集中国内外高职教育专家就兰州新职教园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发挥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和示范的辐射和溢出效应。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引导新区企业在职教园区建立加工车间和员工培训基地,鼓励科研院所和职教园区建立新技术研发基地和推广中心,建立兰州新区主导产业和主体企业参与职教园区建设和共享资源的运行体制。

5、加大投入,为园区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投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建立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引导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保障职教园区的建设投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和教科研体系,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管理水平。

6、加强领导,为园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省市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布局调整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省级职业学校下放改革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负责现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市编制、人社局、发展改革、财税、金融、产业发展、国土房管、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各司其职,负责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相关工作。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动态适应和调整机制。

 

撰稿人:王 

 

上篇:

下篇: